傳統廣告相比,網絡營銷廣告的計費方式更為靈活,可以按照不同的需求與目的制訂不同的付費方式。
1.包月
這是最傳統的廣告付費方式,在固定的廣告位投放廣告,按月計費(也有按周或按天)。包月廣告的費用固定,便于控制預算,但是效果卻難有保證。
2.CPM
CPM(Cost Per Mille,或者Cost Per Thousand,Cost Per Impressions),意思是每千人成本,即指廣告顯示1000次所應付的費用。它所反映的定價原則是:按顯示次數給廣告定價。這種定價思路與傳統廣告中的定價思路源出一脈,傳統媒介多采用這種計價方式。如果一個廣告橫幅的單價是1元/CPM,則味著每1000人次看到這個廣告就收1元,以此類推,10000人次觀看就是10元。
3.CPC
CPC是“Cost Per Click”的英文縮寫,中文譯為每次單擊付費廣告,即按照廣告的單擊次數計算,如果沒有人單擊廣告,則不需要付費。在這種模式下,廣告主僅為用戶單擊廣告的行為付費,而不再為廣告的顯示次數付費。
CPC廣告對于廣告主非常有利,但是不少網站主卻覺得不公平。他們認為,雖然瀏覽者沒有單擊廣告,但是他們已經看到了廣告,對于這些看到廣告卻沒有單擊的流量來說,網站成了白忙活。所以有很多網站不愿意做這樣的廣告。
4.CPA
CPA是“Cost Per Action”的縮寫,中文譯為每行動成本,即根據每個訪問者對網絡廣告所采取的行動收費的定價模式。通常是用來推廣注冊類的產品,如網絡游戲、交友網站等,當有用戶通過單擊廣告成功注冊后,廣告主才支付費用。
CPA模式,在充分考慮廣告主利益的同時卻忽略了網站主的利益,遭到了越來越多的網站主抵制。網站主們普遍不愿意拿優質廣告位投冷門產品的CPA廣告,因為廣告被單擊后是否會觸發網友的消費行為或者其他后續行為(如注冊賬號),最大的決定性因素不在于網站媒體,而在于該產品本身的眾多因素(如該產品的受關注程度和性價比優勢、企業的信譽程度等),以及如今網友對網上消費的接受狀況等因素。所以越來越多的網站媒體在經過實踐后拒絕CPA模式,CPA收費廣告很難找到合適的媒體。
5.CPS
CPS是“Cost Per Sales”的縮寫,指按照廣告單擊之后產生的實際銷售筆數付給廣告站點銷售提成費用。由于這種方式能夠最大化地規避風險、提升效果,所以受到了廣告主的熱捧。這種模式尤其適合于產品銷售。
除了以上5種常見的網絡廣告計費方式外,還有一些不常見的,如CPL、PPL等,在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